据英国《泰晤士报》报道,不但“企图收留乌克兰女性”这类低俗言论在英国泛滥,一部分英国单身男性甚至试图实践这种想法。
据报道,《泰晤士报》的记者注册了一个假账号,自称自己是22岁的乌克兰难民,需要找到具有英国国籍的人为自己提供入境担保并提供住宿〖su〗,为了卧底得更加逼真,这位记者给假账号选了张年轻女孩的照片,还起了一个非常乌克兰风格的名字“娜『na』塔莉”。
在进入这个名为“为乌克兰难民【min】提供住宿”的社交网络{luo}群组仅仅3分钟后,“娜塔莉”就收到了不少
英国记者公布的聊天记『ji』录截图
从报道给出的(de)聊“liao”天内容看,这些搭讪的英国男性可谓丑态百出。有《you》人比较诚实,表示自己就是“想找个漂亮的年轻女孩结婚”,并愿意以帮助对方提供入境签证的担保、提供住宿作为交换;有人相对含蓄,暗示对方“我帮助你,希望你也能帮助下我”。
还有人大言不惭地表示:我家的床很大,咱们可以一块睡,但我不会对你做什么的 de[,我不〖bu〗是色情狂。此情此景,让人不由得【de】想起电影《让子弹飞》的这个“名场面”:
除了露骨的聊天内容外,这篇报道还有不少让人“细思极恐”的细节。
比如这个群共‘gong’有5万个成员,即使只有一成的人是像上面这种不怀好意的收留者,这个数字也已经大得吓人了,更何况(kuang),在英国某些镜头照不到的角落,想必还有更多这样的群组、更多怀有这种念头的人,而且他们中《zhong》可能有人已经成功实践了自己的想法。
从报道看,英国难民庇护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为这种潜在的“性剥削”提供了条件。尽管英国在俄乌问题上表态非常高调“diao”,但在为乌克兰平民提供帮助上却【que】是“说的多,做的
就在这篇报道刊发当天,英国首相约翰逊抵达了乌克兰首都基辅,并〖bing〗表示自己此行是为了“彰显与乌克兰人民的团结”。不知道看到上述报道里那些恶心的言论后,乌克兰民众会怎么看待约翰逊,怎么看待他所说(shuo)的“团结”?
欧博开户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本平台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英媒一调查 大量英国男人暴露了